Marie-Audrey Lavoie a,b
Florence Godmaire-Duhaime a
, India Plana b,d
, Philip L. Jackson a,b,c
, Jacinthe Be ́dard Lacroix a
, Ame ́lie M. Achim b,d,n
摘要
(背景)精神分裂症患者受到社會認知的影響,但病人的親屬是否受到影響仍不清楚。
(假設)若患者親屬有社會認知障礙,可說明患者的社會認知受到潛在基因的影響,
(目的)為了確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級親屬是否有社會認知的影響,和檢查調節變項的影響,(過程)使用後設分析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級親屬,至少包括一層面的社會認知(心智化mentalization.情緒處理,社會知覺,社會知識和/或歸因偏差),共納入29個研究,其中包括有11個研究有評估心智化,20個研究有評估情緒處理,和2個研究評估社會知覺。
(假設)若患者親屬有社會認知障礙,可說明患者的社會認知受到潛在基因的影響,
(目的)為了確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級親屬是否有社會認知的影響,和檢查調節變項的影響,(過程)使用後設分析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級親屬,至少包括一層面的社會認知(心智化mentalization.情緒處理,社會知覺,社會知識和/或歸因偏差),共納入29個研究,其中包括有11個研究有評估心智化,20個研究有評估情緒處理,和2個研究評估社會知覺。
(結論)在這三種層面得到中度平均效應值,組間效應值和智商及年齡的差異呈顯著相關,
(總結)顯示精神分裂症的一級親屬的社會認知受到影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會認知障礙可能與基因遺傳脆弱性相關。
(總結)顯示精神分裂症的一級親屬的社會認知受到影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會認知障礙可能與基因遺傳脆弱性相關。
前言
社會認知使我們能夠覺知、解釋和處理社會刺激,引導社交互動,社會認知有多個層面(情緒處理、心理化、社會知識、社會知覺和歸因偏差)。其中有兩個層面經常被研究:情緒處理和心理化(也稱為心智理論)。情緒處理是指感知和認識情緒狀態的能力,心理化是從人或人在情境中提供訊息,來推斷他人心理狀態(信念、意圖、慾望、情感)的認知能力,社會知識,指我們對社交場合的知識(例如: 理解社會情境、規則、目標和在不同社會情境下的期待),社會知覺,是指從不同的線索推斷社會情境的能力(如情緒狀態、親密、可依賴性),歸因偏差,指由內部或外部的提示,將事件歸因為正面或負面的傾向。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觀察到社會認知障礙,影響到社會和社區功能。
這些障礙可能和病理學的基因遺傳脆弱性相關,研究對精神分裂症的親屬的社會認知感興趣,因為他們都帶有疾病的基因訊息。迄今,研究親屬的社會認知有不一致的結果,例如,一些研究報發現未受影響的一級親屬較健康對照組,在社會認知測驗的表現較差,而另一些研究發現兩者的表現相同。不同的研究結果可由參與者或社會認知測驗的特性來解釋,但研究之間方法上的差異,難以判斷親屬是否有特定社會認知問題, 此外,多數研究只將重點放在社會認知的某一個層面,因此無法多種層面的差異。清楚了解未受影響的精神分裂症的親屬潛在的社會認知問題是重要的,確定是否所有社會認知的層面有類似地影響,或者在某部分有比正常人高的社會認知障礙遺傳風險。將重點放在親屬最可能受損的社會認知層面,可以連接精神分裂症社會認知過程和特殊遺傳基因的關係。
使用後設分析可結合不同研究的結果,目標是
(1)確定未受影響精神分裂症的一級親屬,在社會認知(心理化、情緒處理、社會知覺、社會知識和歸因偏差)不同層面的顯著受損。
(2)評估在社會認知任務中的表現,不同調節變項的影響。
方法
2.1文獻檢索
搜索MEDLINE,PSYCINFO和GOOGLE SCHOLAR,1985年8月到2011年1月之間的文獻,關鍵詞採用‘‘schizophrenia’’或‘‘psychotic
disorder’’,和‘‘social cognition’’, ‘‘theory of
mind’’, ‘‘mentalizing’’, ‘‘emotion perception’’, ‘‘emotion recognition’’, ‘‘emotion
processing’’, ‘‘social perception’’, ‘‘social cue perception’’, ‘‘social knowledge’’或‘‘attributional bias’’,和 ‘‘relative’’, ‘‘sibling’’,
‘‘parent’’或 ‘‘family member’’,總共80個關鍵字組合。其他文章透過審查收集到的文章的參考文獻。
研究納入標準包括:(1)至少一組精神分裂症或相關精神障礙患者的一級親屬
(平均年齡至少18歲),針對成年人是因為年輕的親屬有發展成精神分裂症的高風險,或處於發病前的階段。(2)有健康對照組。(3)至少一種社會認知測試針對心理化、情緒處理、社會知覺、社會知識,和/或歸因偏差。(4)有足夠的數據可計算至少一種社會認知測驗的組間差異的r效應值。包括短篇報告,但不包括摘要。
2.2將任務分類到對應的社會認知層面的標準
任務的分類標準描述由Green等人提出的五項社會認知層面來定義。
2.2.1心理化
參與者透過特定的表達方式(臉部、身體或言語表達)在特定情境下(情境心理化),或複雜不明確的情境(非情境心理化),去歸因心理狀態(意圖、信念、知識、慾望和情緒)。如果只有情境訊息,沒有特定的表達方式則歸類於社會知識。如果只有情緒表達,沒有情境或其他表達訊息,則被分類於情緒處理層面。
2.2.2情緒處理
參與者知覺和認識人所表現的情緒狀態(臉部情緒或聲韻)。任務通常請參與者命名情緒(情緒識別)或分辨情緒刺激(情感區辨),例如:正面與負面的臉部表情,或情緒對照的中性面部表情。
2.2.3社會知識
任務評估理解社會規則的能力,和在不同的社交場合所期待的表現。
2.2.4社會知覺
被放在社會知覺層面,任務評估在典型社交場合下配對表現行為的能力,和/或在瞭解或預期特定的心理狀態(道德、誠實和熟悉)下做出社會判斷。
2.2.5歸因偏差
任務評估參與者在偏好特定的因果歸因型式,來解釋他人的行為(如內部與外部因素)。
2.3。數據分析和調節變項
採用Rosenthal後設分析的步驟,使用效應值effect
size r(ESr),因為可以在缺少平均數、標準差或無母數下作計算。
為了讓ESr能結合和比較,加權統計較非加權統計好,但當任務在類別都不相同,
加權統計ESr可能會過度強調某些任務,造成研究結果偏差。因此,此篇研究更強調非加權ESr(每個研究視為觀察),但也呈現加權ESr(每個個案視為觀察)的完整性。
使用各研究的的各個社會認知測驗計算,一級親屬和健康族群的組間差異的Esr,這些效應值接著用費雪z變換(Fisher's z-transformation, Zr)。當從同一研究中獲得幾個效應值,將這些合併在一起,並保持數據的獨立,接著進行後續分析,計算五種社會認知層面未加權和加權的平均Zr,接著將這些平均分數轉回Esr,也轉化為Cohen’s d作為參考。
也計算每個社會認知層面的效應值的異質性,比較各層面的效應值,採用非加權焦點檢定,相似的測驗被用來確認每個層面的極端值存在。
也計算每個社會認知層面的效應值的異質性,比較各層面的效應值,採用非加權焦點檢定,相似的測驗被用來確認每個層面的極端值存在。
然後研究潛在調節變量的影響,對於二分變量,使用加權平均Zr的焦點檢定比較每個類別(情境和非情境心理化、情緒識別與區辨,父母和兄弟姐妹的表現)。由於沒有足夠研究去做社會認知層面的最後分析,所以只呈現親屬類型的資訊。
接著調查兩個連續變量的影響:為智商和年齡的組間差異。呈現組間差異效應值和社會認知測驗效應值的相關性。
結論
3.1研究說明
採用二十九篇,共計3561位親屬和2025位健康參與者。十一篇研究評估心理化,使用情境心理化測驗,和/或非情境化心理化測驗。二十篇研究評估情緒處理,
使用情緒識別,和/或情緒區辨任務。兩篇研究評估社會知覺,沒有研究針對社會知識或和歸因偏差。研究受試者為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疾病的親屬,除了Meijer et al. (2012)的研究受試者為廣泛精神疾病的親屬。
3.2 效應值和後設分析結果
表1呈現每個研究效應值(ESr),表2呈現三種層面的後設分析結果為中等效應,直接比較三種層面未發現顯著差異。
情境和非情境心理化之間的區別,在情境心理化任務顯示較大的效應值,但在兩類別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分開研究兩類別的異質性,情境心理化研究之間有顯著差異,但非情境心理化則無。在情境心理化研究,Meijer et al. (2012)被視為極端值(r=0.08),顯著低於該類別平均(r=0.29),該研究明確指出天花板效應,若刪除這項研究,在情境心理化研究的異質性則未達顯著,而平均ESr為r=0.32。
情緒處理沒有顯著異質性,在兩種類型的情緒處理任務(識別,區辨)之間有顯著差異,加權平均ESr和未加權平均ESr相似。
受試者的變異性,在親戚的類型(父母,兄弟姐妹)無顯著效應值,但在社會認知測驗的ESr與(1)智商組間差異的ESr,(2)年齡組間差異的ESr,有顯著相關(圖1.圖2)。
4 討論
此後設分析研究證實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親屬的社會認知受到影響,在心理化(r=0.23,d=0.48),情緒處理(r=0.20,d=0.41)和社會知覺(r=0.21,d=0.42)有中等平均效應值,因無社會知識或歸因偏差的研究,所以無法調查。
即使親屬沒有表現出重要的臨床社會認障礙,但從中度效應值來看,他們的表現較健康對照組還差,可假設社會認知障礙可能和疾病遺傳性狀相關,然而,未來的研究必須更明確界定社會認知障礙和基因異常所造成那些缺失。
其他研究發現未受影響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親屬,在神經認知領域有缺失,包括口頭記憶、執行功能、注意力和工作記憶,類似我們的研究結果,在未受影響在精神分裂症的親屬中觀察到這些障礙,這說明在親屬中社會認知呈現神經認知類似的模式,即使對兩者間的關係了解不多。
Anselmetti et al. (2009)觀察到親屬的一般認知和心理化能力沒有相關性,Eack et al. (2010)高危險社會認知障礙族群,Bora et
al. (2009b)和 Meijer et al. (2012)認為親屬的認知障礙和智商可以解釋社會認知上有困難。我們的研究結果發現IQ和社會認知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這支持Bora et al. (2009b)的假設,親屬心理化障礙可能部分地造成潛在非社會認知障礙。然而,一些研究控制智商影響,還是有發現社會認知仍出現困難,這說明社會認知可以獨立影響到這些族群,因此支持神經認知和社會認知過程會影響親屬的社會認知障礙。
後設分析還發現潛在影響社會認知的調節變項,結果說明心理化有障礙,任務包括整合情境線索到心理狀態,非情境心理化對親屬影響效果較小,較少有困難。
我們還研究情感處理任務(識別和區辨)是否有差異,先前研究提出情緒識別和區辨是兩種不同的功能,兩者間確實有顯著差異,親屬的情感識別受影響較情緒區辨多,結論為親屬取決於任務類型,情緒知覺的識別和區辨是兩種不同的能力,而任務若需要更精細處理情緒刺激(識別),則有愈大的障礙。
至於父母和兄弟姐妹之間的區別,直接比較未達顯著差異,在回顧文獻中只有兩個研究直接比較的親術類別的差異,Bolte and Poustka (2003)觀察到兩者相似的中等效應,但Li et al.
(2010)觀察到只有父母組有中度效應,而和兄弟姐妹組幾乎沒有影響。然而即使兩祖之間沒有顯著差異,但父母(r=0.31)的影響較兄弟姐妹(r=0.18)大。
後設分析除了研究親屬的類型,還需考慮年齡的差異,我們觀察到重要的組間年齡差異,(親屬的年齡常大於健康對照組)和增加社會認知測驗效應值有關,因此,父母的效應值較兄弟姐妹大,可能部份和年齡有關。
而這篇後設分析無法確切區分遺傳和環境因素對精神分裂症子女的影響,兒童的社會認知發展會被父母思考孩子心智狀態,和他們談論情緒和心智狀態的傾向所影響。結合遺傳和環境因素才更能解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他們親屬的社會認知障礙。
雖然這領域的研究仍不斷出現,然而目前文獻僅限於研究心理化和情緒處理,因此未來研究需進一步評估全面的社會認知能力,包括社會知覺,社會知識和歸因偏差,也需要確認潛在調節變項的影響,還應考慮在同一研究中評估更廣泛的社會認知,以直接比較社會認知各層面。
4.1總結
此後設分析顯示成年精神分裂症第一級親屬有中度社會認知困難,在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會認知障礙特性向前邁進一步,這增加精神分裂症潛在的基因脆弱性知識,最終可能可幫助早期發現和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