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 已有資料
1. GKCSAF的施測者間信度與施測者內信度 (已有資料,3位專家各評50份逐字稿,與完成前後測,中間件個三個月)
2. GKCSAF的再測信度與施測者間信度之最小可偵測變化值 (已有資料)
3. 不同評估模式之差異: 專家現場觀察 vs. 專家看逐字稿 (已有資料)
4. 專家事後看逐字稿評估的統計方法,如何最接現場觀察評估的分數: 三位專家評前測取平均 vs. 三位專家評前後測取平均 (已有資料)
5. 學生的自我覺察能力與溝通技巧表現之相關性 (已有資料,140份學生與臨床教師GKCSAF分數的差距,可以用第一次會談學生與臨床教師分數的差距,與第三次會談臨床教師分數來跑相關)
6. CST-SF對於學生自我覺察能力成效 (已有資料,140份學生與臨床教師分數的差距,分析三次會談學生與臨床教師分數差距的變化)
7. 學生與不同診斷(或精神症狀嚴重程度.性別.年齡...)的病人會談之溝通技巧表現的相關性 (已有資料)
中期: 收案中
1. 數位學習溝通技巧訓練成效:前導研究 (pilot study)(長庚玉里收案中,這一梯合計12學生能完成)
中長期: 已有部分資料
1. 同評估模式之差異: 專家現場觀察評估 (已有資料) vs. 看逐字稿 (已有資料) vs. 聽錄音檔 vs. 看逐字稿+聽錄音檔 vs. 看看逐字稿+聽錄音檔+編碼結果 (現無資料)
2. 事後評估的統計方法,如何最接現場觀察評估的分數: 看逐字稿 (已有資料) vs. 聽錄音檔 vs. 看逐字稿+聽錄音檔 vs. 看逐字稿+聽錄音檔+編碼結果 (現無資料)
遠期:博論??
1. 數位學習溝通技巧訓練成效:實驗組與對照組前後測 (長庚玉里收案中,二年後應可二組各收到50幾位學生的三次會談)
2. 收一個只有臨床常規訓練的對照組 (博班畢業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