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3日 星期四

(文獻閱讀) 常用於中風研究的五種注意力測驗之心理計量特性比較

篇名: 常用於中風研究的五種注意力測驗之心理計量特性比較
作者: 喬慧燕, 薛漪平, 古佳苓, 陳蕙君, & 謝清麟
出版年份: 2007
期刊: 台灣復健醫學雜誌, 35(2), 65-72

前言
目的:
回顧2003-2005年常用於中風研究之注意力測驗及其心理計量特性之驗證資料,比較注意力測驗應用於中風患者之心理計量特性,包含信度、效度及反應性,作為研究與臨床工作者選擇注意力測驗之依據。

方法
資料檢索方法分為兩步驟:

一、找出常用於中風研究之注意力測驗:
合併蒐尋MEDLINE, CINAHL, PsycINFO 及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系統 (2003年至200511)。檢索中風注意力相關等詞彙。

二、蒐尋注意力測驗之心理計量特性驗證研究:
合併蒐尋MEDLINE, CINAHL, PsycINFO 及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系統。檢索中風心理計量和測驗相關詞彙。

結果
一、確認為標準化測驗、於中風實證研究中被使用2次以上之注意力測驗共計5種,用Sturm之分類系統分類,分別是:

(一)    路徑描繪測驗(Trail Making Test, TMT)
         (3年曾被使用8) A部分評量選擇性注意力、B 部分是分配性注意力
(二)    認知藥物研究電腦化測驗 (Cognitive Drug Research computerized battery, CDR)
         (3年曾被使用6),含3個子測驗,分別評量警醒度、持續性注意力及選擇性注意力
(三)    日常注意力測驗(Test of Everyday Attention, TEA) 
         (3年曾被使用4),包括持續性、選擇性及分配性注意力
(四)    數字廣度測驗(Digit Span Task, DS)
         (3年曾被使用3)--3 次,測選擇性注意力
(五)   Stroop 色字測驗(Stroop Color Word Test, SCWT)
         (3年曾被使用2)--2 次,測選擇性注意力

二、針對中風患者之心理計量特性驗證結果:
() 信度:TEA 具有中等至良好的再測信度;其它4種測驗之信度皆未曾驗証於中風患者。

() 效度:
1.      同時效度: 5種注意力尚未研有究驗證。
2.      收斂效度: TEA曾被驗證應用於中風患者,顯示TEA之二子測驗,用於中風患者與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等功能性評量具有差至中等之收斂效度(R2 =.09~.23)
3.      預測效度: TEA曾被驗證應用於中風患者,預測效度在可接受程度。

() 反應性:5種注意力測驗尚未研有究驗證。


討論
一、五種常用測驗,其針對中風患者之心理計量特性驗證並不充分,以至於這些測驗用於臨床評量之精確性缺乏實證,可能使相關研究結果之有效性招致質疑。

二、再測信度是選擇注意力測驗的重要標準之一。然而除了TEA之外,其它4種注意力測驗均缺乏驗證。故其他幾種注意力測驗(TMTCDRDSSCWT)用於中風患者之再測信度尚須進一步的研究。

三、本研究蒐尋結果卻完全沒有此5種測驗之同時效度研究,以致無法評論各測驗之優劣。可能原因為同時效度驗證資料之匱乏,或因注意力測驗至今尚無公認之黃金標準所致。

四、本研究發現僅TEA曾被驗證收斂效度,其結果亦不理想,缺乏確切之研究數據,以致TEA之收斂效度不明確。

五、研究僅發現一篇關於TMT 之預測效度的研究。判斷中風患者目前情況是否適合進行路考駕駛測驗。而TMT僅需3-5 分鐘即可完成,可用TMT作初步篩選,不但減輕患者之體力與財力負擔,同時也提昇臨床人員之工作效率。

六、回顧之5 種注意力測驗中,以TMT 施測時間最短、最易取得、且設備簡單。因此,就臨床使用而言,TMT 為較可行之注意力測驗。


七、回顧顯示常用於中風研究之五種注意力測驗,其應用於中風患者之心理計量特性驗證資料仍甚缺乏,使得本文所探討測驗是否能精確地評量中風患者之注意力程度,缺乏實證。建議未來仍需繼續驗證該5 種注意力測驗於中風患者之信度、效度及反應性,以建立其用於中風患者注意力評量之有效性證據。


問題討論: (待補上)

一、資料檢索方法中,各個連接關鍵字間的符號代表什麼意義?
  • 布林邏輯(Boolean Logic)
  • 運用切截(Truncation)常用切截符號包括?#*$,因系統不同有些差異。如:檢索 econom* 將尋找 “economy”、“economics”、“economical” 等。 左切截:如:輸入「?gravine」,則可檢索出內含landgravinemargravine等字。
  • 相近()運算元:常用相近()運算元包括:W/#尋找其關鍵字相差在幾個字之內 (在前或在後) 的文件。範例:computer W/3 careersW/PARA尋找其關鍵字在同一個段落中 (大約 1000 個字元) 的文件。
  • 限制欄位:檢索結果後可再依限制欄位條件,以避免檢索資料過多,如:年代、語言、資料類型、線上全文等。
  • 限制檢索:可將檢索詞彙限定在某些特定欄位進行檢索,可以增加檢索速度,並可提高精確率。欄位例如: 篇名、關鍵詞、主題、作者、作者服務機構等,
  • 完整法:分別使用縮寫和全稱進行檢索,以確保查得完整的資訊。例如:使用作者的縮寫及全稱分別進行檢索 (Chen LiLi) or (Chen LL),例如輸入機構全稱和縮寫:(Ilan Univ) or (Ilan University)


參考: https://sites.google.com/a/ems.niu.edu.tw/howtouselibrary/jian-suo-ji-shu

二、文中提到當缺乏黃金標準時,則可驗證測驗與理論上相關特質之關連程度,此即收斂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想了解如何驗證測驗理論上相關特質?



閱讀心得:
  • 本篇文章的架構簡單,且段落劃分清楚。在前言部份幫助了解注意力的定義注意力的優缺點和心裡計量特性。在方法部分也整理心裡計量特性的評析標準,讓讀者方便對照表格的研究數據。在結果中清楚描述五種注意力測驗的內容,並用Sturm之分類系統分類,而心理計量特性驗證也用表格作比較,加上文字敘述清楚,讓讀者容易理解。
  • 過去到2005年,注意力測驗其應用於中風患者之心理計量特性驗證資料仍甚缺乏,難以建立其用於中風患者注意力評量之有效性證據,不知道到今年2015年,過了10年後,資料是否仍匱乏? 而當時資料較少的原因是因研究有其困難度? 多數研究者不感興趣? 抑或是很少人去重視測驗工具的心裡計量特性? 而將來測驗工具的心裡計量特性仍是值得去研究的議題嗎?
  • 閱讀完該篇文獻後,也讓我想到過去在林口長庚實習時,較常去評估腦傷病人的注意力問題,原因是因為腦傷病人多為學生或年輕人,將來會面臨到許多學業和就業的問題,而往往忽略中風病人的注意力問題。而這篇文章也提醒我們,中風病人的注意力問題會影響其動作、平衡、行動及日常生活等功能之恢復情形,所以注意力測驗也是有其必要性。
  • 最後,題外話,因缺乏中風病人發病前的注意力的資料,所以就算介入使用注意力測驗持續追蹤進步和根據問題作介入計畫,我們也無法了解病人是否已恢復到發病前的狀態,加上多次使用相同的注意力測驗工具可能會產生學習效應,所以在選用測驗工具或判讀測驗結果時,是否要謹慎考量到各種可能性。

2 則留言:

  1. looks good!
    *有些問題蠻有深度的,這不簡單。
    能問好的(關鍵)問題,代表有切中要害/看到核心/關鍵議題!!
    這是好的研究人員的必備能力之一!

    * 有些問題與心得混合寫在一起,或是問題問的不明確,可重整之。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老師,我已經將問題和心得分開,也把研究的原因補上,剩下和老師討論的部分,會在思考後補上。

      刪除